摘要
董家河铅锌矿是湘西地区赋存于震旦系地层中唯一的大型铅锌矿床。为探讨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系统开展了野外调研、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及C-O-Sr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及碳酸盐阶段(Ⅲ)。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仅见气液两相、纯液相流体包裹体及少量纯气相包裹体。3个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21.5~255.2℃、120.6~232.7℃和102.5~167.9℃,盐度分别为6.20%~14.77%Na Cleqv、3.39%~11.93%Na Cleqv和2.07%~4.18%Na Cleqv。激光拉曼测试显示流体中含有CH4、C2H6及沥青等有机质,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2O-Na Cl±CH4±C2H6体系。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碳部分来自碳酸盐岩的溶解,部分来自于基底地层中的有机碳。方解石的87Sr/86Sr值(0.708237~0.710326)高于碳酸盐岩围岩,表明热液中存在来自于基底的Sr。综合分析显示以陆源碎屑为主的陡山沱组及其下伏地层为董家河铅锌矿成矿提供了物质支持。富含有机质的热卤水携带大量金属物质,在震旦系白云岩层合适构造空间内,与地层中先存的含硫酸盐的建造水混合,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产生还原硫,还原硫与铅锌等金属离子结合从而导致卸载成矿。
-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