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术后右心室功能

作者:熊丽燕; 李勇胜; 林乌拉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35): 56-57.
DOI:10.14033/j.cnki.cfmr.2018.35.026

摘要

目的:分析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中选取49例实施研究,患者均行房间隔缺损术进行治疗,并应用Ge Vivi E9超声仪进行检查,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右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E峰与A峰峰值速度,右室等容收缩时间(ICT)和等容舒张时间(IRT)、右室射血时间(ET)、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Tei指数。结果:49例患者经房间隔缺损术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其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右心径线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检测右房与左房收缩末期内径比值(RA/LA)、肺动脉收缩压(PASP)、三尖瓣E峰与A峰峰值速度比值(A/E),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右室射血分数(RVEF)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Tei指数从术后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且Tei指数在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1周开始,患者的Tei指数就会出现明显的改善,且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Tei指数会逐渐下降,这表明患者在术后1周其心功能就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且这种改善会延续到术后6个月。因此,对房间隔缺损患者越早进行手术治疗越好,能够有效防止其心功能持续恶化,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

  • 单位
    厦门市第五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