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笔者认为写经书法的断代研究中书写工具、书写姿态(包括执笔法、使笔法)、书写目的这些要素具有更为基础的决定性意义,不同时代的书法样式共性奠基于此。基于书样分析、笔画分析、部件分析、字势分析的书法断代方法应当加以倡导,本文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旅顺博物馆(简称"旅博")藏新疆出土汉文写经的书法断代,修订既有断代体系,并从佛教文化史的角度重新解释写经书体的演变规律。最初西晋佛教写经取当时"正体"("旧体")书写,与同时代日常书法样式区别不大,其后这种兼具楷隶特性的法书样式形成写经专用书体,渐渐与日常书法样式分途。书法史意义上的隶书到楷书的转变在魏晋时期的中原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而发端于中国西北的佛教写经则直至隋开皇末年才最后完成转变,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端在佛教写经神圣性的特殊要求和中国佛教译经、写经早期中心一直停留西北地区这两个方面。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