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肾移植术后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择期行肾移植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各30例。麻醉诱导成功后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腰方肌阻滞,T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切皮前即刻和切皮后5 min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使用剂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拔管15 min、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期间并发症、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比较两组麻醉前和术后48 h应激炎症反应变化。结果 两组切片前即刻、切皮后5 min的HR和MAP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少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术后复苏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后2、12、24、48 h的VAS评分高于拔管15 min;两组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高于术后2 h;两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高于术后12 h;两组术后48 h的VAS评分低于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Q组术后2、12、24、48 h的VAS评分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镇痛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补救镇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皮质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麻醉前,且Q组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可加快肾移植术后早期恢复,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且对应激炎症反应影响小。

  •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