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水交换法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18年6月—12月在华东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筛查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200例,随机分配至水交换法组和注气法组,每组100例。收集并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腹部手术史及便秘史等患者一般资料。在结肠镜术中及术后记录2组患者腹痛最大评分、肠道准备情况、进镜时间、退镜时间、盲肠到达率,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 PDR)、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 ADR)以及再检意愿,并统计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2组的性别、年龄、BMI、腹部手术史和便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交换法组肠道准备评分明显高于注气法组[(7.84±0.95)分vs (7.34±0.92)分,P<0.01]。水交换法组最大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注气法组[(1.7±1.7)分vs(2.8±2.2)分,P<0.01]。水交换法组进镜时间明显多于注气法组[(371.9±102.5)s vs (251.6±66.4)s,P<0.01];水交换法组PDR明显高于注气法组(38%vs 24%,P<0.05)、水交换法组ADR明显高于注气法组(31%vs 19%,P<0.05);水交换法组再检意愿显著高于注气法组(90%vs 62%,P<0.01)。2组盲肠到达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vs100%,P>0.05)。结论水交换法进镜时间虽长于注气法,但水交换法可显著减少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疼痛,并提高息肉检出率、腺瘤检出率及患者再检意愿。
-
单位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