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主轴。厘清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性进展、地区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特征,对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思想和深刻内涵,紧扣“有内有外、以内为主、内外联动”的发展宗旨,从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内外资一体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测度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双循环绩效,并基于SDM模型和SARAR模型对双循环绩效的空间收敛性进行系统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双循环绩效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和中部省份双循环绩效提升速度快于西部省份,且省域间地域性差异明显,领先地区主要集聚于东部沿海省份。全局双循环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且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强;从局域空间自相关来看,双循环绩效高值区域和低值区域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均相对集中稳定。省域双循环绩效水平在增长中呈现收敛态势,即落后省份的双循环绩效增长率高于发达省份。因此,中国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应注重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加快省域间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同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内外资一体化发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完善内外资一体化政策体系。
-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