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陈瑞鹏; 麦华德; 陈蓉; 赵文杰; 陈浩; 陈丽君; 赵宝珠
来源:临床军医杂志, 2022, 50(03): 308-312.
DOI:10.16680/j.1671-3826.2022.03.2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到溶栓的时间窗将患者分为A组(时间窗≤3.0 h)、B组(3.0~4.5 h)、C组(4.5~6.0 h),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时间窗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3组患者溶栓治疗后90 d的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3组患者治疗24 h后脑出血发生率,90 d后的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 A组、B组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90 d的NIHSS评分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mRS评分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预后良好率为62.5%(25/40),低于A组的82.5%(33/40)及B组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24 h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越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治疗安全性越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