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综合利用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方法,对南华北盆地太康-蚌埠隆起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结构的定量研究,储层主要发育细-小孔(≥5μm)和微孔(<5μm)2类孔隙。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岩样的分形维数,获得不同孔径范围分形维数,发现孔隙结构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其中,细-小孔结构更复杂,表面更粗糙,大小分布更不均匀。以孔隙结构特征为基础,定量计算机械压实、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各个关键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对蔚参1井山西组砂岩储层孔隙演化史定量分析得到初始孔隙度为38.53%。早成岩阶段A-B期以快速压实、胶结减孔为主,经压实后损失孔隙度26.17%,损失率68.10%,保留下来的孔隙度为12.36%。中成岩阶段A-B期以压实、胶结减孔和溶蚀增孔为主,该阶段胶结作用减孔7.21%,溶蚀作用增孔2.87%,孔隙度降为8.02%,此时砂岩储层已经致密化。随后山西组地层再次经历燕山期的抬升剥蚀和喜山期的构造沉降,孔隙演化基本进入定型期,最终稳定在2.85%。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