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豆种子的萌发决定着幼苗建成和生长发育进程,快速萌发及高发芽率是大豆生产中获得高产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不同萌发特性的黑农35及其诱变株系M为材料,基于萌发初期种皮微形态观察和主要生理指标检测,拟通过“露白期”(吸水后24 h)转录组的差异基因分析,进一步明晰大豆种子萌发机理。结果表明,两者的吸水率和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与黑农35相比,M的种脐较长,种皮较薄,这些形态特征可能是萌发初期M吸水更快的主要原因。萌发过程中脱落酸(ABA)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为上升-下降-上升的“S”形。转录组分析发现两者共有1122个差异基因,其中478个上调,644个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途径,筛选到22个与光合途径相关的候选基因,在M中均呈下调趋势,可能引起光形态建成较慢,进而导致诱变株系M萌发率变低,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大豆种子萌发的调控机制提供思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