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利胆合剂中药配方颗粒剂的急性毒性反应, 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媒组及给药组, 每组雌雄各10只。参照《药物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采用最大给药量(MAD), 给药组灌胃利胆合剂复方颗粒剂0.04 mL/g(42.8 g/kg), 24 h内给药3次, 每次间隔6 h以上;溶媒组灌服等体积纯净水;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连续观察14 d, 记录各组小鼠外观特征、行为活动、体质量变化及死亡数;第14天摘眼球取血, 检测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比例(LYM%)、中性粒细胞比例(NEU%)、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指标, 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生化指标;随后处死小鼠, 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病理学改变, 并计算心、肝、脾、肺、肾、胸腺等器官指数。结果小鼠灌服利胆合剂复方颗粒剂进行急性毒性预实验, 未获得半数致死量(LD50), 故采用MAD进行急性毒性实验。MAD实验期间3组动物均无死亡, 其行为活动正常, 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改变。溶媒组、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体质量、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器官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正常对照雌雄组、溶媒雌雄组和给药雌雄组的体质量(g)在给药前分别为18.96±1.14、19.65±1.45、19.33±1.30、19.53±1.22、19.28±1.69和19.48±1.28, 给药后14 d分别为27.69±0.81、28.19±2.22、27.77±1.00、27.88±1.85、27.92±1.33和28.07±1.93。结论利胆合剂复方颗粒剂口服毒性小, 结合临床用药观察, 能安全用于婴儿。
-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