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老年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8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65岁)50例作为观察组,设立同期血液透析中青年患者(<65岁)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原发病、血管通路、透析充分性指标、营养状况相关指标以及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但肾小球肾炎均为2组患者的首要病因,2组原发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32,P=0.003)。观察组透析龄4204个月,平均(51.08±46.30)个月;对照组透析龄4180个月,平均(45.43±40.4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长期留置皮下隧道涤纶套导管使用率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98,P=0.117)。血液透析前观察组血磷、血肌酐、尿酸、白蛋白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t/V为(1.54±0.27),对照组Kt/V为(1.59±0.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7,P=0.433)。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胸比分别为(0.57±0.54)、(0.53±0.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29)。观察组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24%)高于对照组(8.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比例逐年增加,应引起重视。改善营养状况、保持血管通路长期通畅、个体化充分透析、防治各种并发症,有助于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