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坊间谐趣的日常用语"伸手要钱"可引发出严肃的语言学论题思考。这里所说的"伸手要钱"是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各词语首字谐音的集合,即谐音修辞表达,并涉及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机制:意识的双重结构——本体结构和摹状结构。汉语谐音表达有三种情况:同音词组替代;近音字词替代;有关的词组分列而词组首字谐音替代后按意义重新集结。从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来看,汉语谐音表达中的原用词语是本体结构里的事件,摹状结构里的谐音词语是用例事件。汉语谐音表达的运用是有规律的,其谐音解读的过程是因果蕴含的思维过程。汉语谐音表达体现了隐喻认知的本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