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通常指栖居山林的隐士,嘉靖以来却盛行两种山人:一种是挟诗卷遨游缙绅的布衣文士以及"未通章句"也加入游谒行列的闲杂人员,一种是宦情冷淡而营求清雅生活的士大夫。两种山人的行为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指向顺适已意。山人出处进退的变化,反映了在心学流行、商业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下,明代中后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受到削弱,士人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