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对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2月至2013年4月,63例患者在我院行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单节段置换术,其中男31例,女32例;年龄28~68岁,平均47.6岁。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脊髓型颈椎病25例,混合型颈椎病6例。置换节段:C3~41例,C4~55例,C5~652例,C6~74例,C7T11例。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门诊随访时颈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利用CANVAS软件测量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和目标节段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临床效果评价采用JOA评分和NDI评分。研究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对术后置换节段活动的影响,并进行椎间隙高度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和临床效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ROM为(10.8±3.2)°,术前置换关节ROM为(10.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为(7.0±0.9)mm,术前椎间隙高度为(4.6±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小于4.0 mm的患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ROM相比术前平均增加0.7°(P<0.05);而术前椎间隙高度大于4.0 mm的患者,术后置换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大于6 mm的患者术后ROM平均为11.3°,术后椎间隙高度小于6 mm的患者术后ROM平均为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JOA评分、N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小于8 mm的患者术后ROM平均为11.2°,术后椎间隙高度大于8 mm的患者术后ROM平均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JOA评分、NDI评分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术后置换节段ROM、术后JOA评分和ND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术前椎间隙高度小于4.0 mm的患者行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改善更明显。术后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主要在6~8 mm时的置换节段活动度相对较大,但与患者术后神经症状的改善程度无关。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