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揭示西藏东南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选取巴宜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设施菜地、撂荒地、草地、林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和10~20 cm两层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巴宜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0~10 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变异系数达55.17%,且草地、林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农用地和撂荒地(P<0.05),10~20 cm层次各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与草地、林地相比,农用地和撂荒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变化不明显,表明农业管理方式深刻影响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2)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不同土层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LOC/SOC值未表现出明显规律,但表层土壤以耕地和撂荒地LOC/SOC较高,且随土层加深二者降幅较大,表明耕地和撂荒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较差。(3)土壤全氮与总有机碳的分布较为一致,即0~10 cm大于10~20 cm,并以草地和林地全氮含量较高;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N值10~20 cm均大于0~10 cm层次,但在0~20 cm深度范围,撂荒地C/N最高,林地次之,但均小于25,说明表层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速率较高,相比撂荒地和林地,农用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速率较高。巴宜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及有机碳矿化分解速率影响较大,草地和林地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耕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较差可能与当地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方式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