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基于高危因素及不同血清学危险分层方法比较的早期胃癌筛查研究

作者:王书海; 吴丽颖*; 贾国法; 朱良松; 施媛; 周冰; 王金芝; 吕莹莹; 胡以恒; 桑建; 王晓天; 彭燕; 邢龙; 方振
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0, 37(12).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血清学危险分层方法及高危因素分析在淮北地区早期胃癌筛查的效能。方法 2018年11月—2020年6月,对淮北市3家医院(淮北市人民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人群进行早期胃癌筛查,所有受试者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血清学检查,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即PGⅠ/PGⅡ),并行内镜及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采用χ2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ABC法(HP抗体联合PGR)、新ABC法(血清PGR联合G-17)和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结合年龄、性别、HP抗体、PGR和G-17)3种方法的胃癌筛查效能。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PGⅠ、PGⅡ、G-17、PGR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共纳入1 093例受试者,其中1 021例胃、十二指肠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内镜和病理学检查检出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2.74%),其中早期胃癌17例(60.71%)。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高危组胃癌检出率(16.98%,18/106)高于低危组(0.49%,3/614)和中危组(2.33%,7/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较新ABC法和ABC法有较高的胃癌检出率(Kappa=0.220,Kappa=0.185;P=0.007,P=0.049)。ROC曲线分析显示,PGⅠ、G-17和PGR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0.629和0.729,PGR曲线下面积最大。PGR最佳临界值为<2.96,诊断胃癌敏感度0.714,特异度0.768,阳性似然比3.084,阴性似然比0.3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OR=7.003,95%CI:2.119~23.146,P=0.001)、HP感染(OR=3.556,95%CI:1.478~8.557,P=0.005)、高龄(OR=1.203,95%CI:1.138~1.272,P<0.001)、吸烟(OR=1.878,95%CI:1.316~2.679,P=0.001)为胃癌高危因素。结论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早期胃癌筛查中有较高的价值,肿瘤家族史、HP感染、高龄、吸烟因素为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二者结合可用于淮北地区的早期胃癌筛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