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当我们仰望浩瀚磅礴的天空和巍峨高峻的山峰时,往往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印象,文学家用散文或诗歌诉诸心中的印象,而艺术家用绘画作品传达心象。在不停追寻和探索艺术本质的过程中,艺术家王爱君建构起了由图像进入心象,进而彻悟存在的艺术途径。这种途径是一种超验性的存在,艺术家借助于"观空取象"的意象构形,在感性的形象中获得了对于存在的自在观照。这个观照是非现实的,但是又因为超越了对物象的表象模拟,从而进入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澄明世界"。从2008年创作《虚山之石》系列到2012年《不焦虑的风景》,再到2015年、2016年创作《太朴之初》《天外》系列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把"物象"形体逐渐放逐成"意象",进而逐步找到水墨绘画的核心精神。他的作品表现了对天地自然万物的大爱,同时,他的作品一直致力于关注人内在的本性,显示了水墨绘画创作的无限性。"观物取象"是中国美学的经典命题,所谓"观物"是观天地自然之象。作为一种修炼身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