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三种体位下的动态CT测量,观察正常人和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颈椎椎管占位率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正常人和20例CSM患者分别行中立位、过屈位和过伸位螺旋CT扫描(C4~6),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后处理成像,测量每一截面骨性椎管和纤维性椎管的面积及椎管椎体的矢状径线,利用MATLAB求出三种体位下颈椎的椎管占位率,经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在中立位下,正常人和CSM患者的颈椎椎管占位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SM>正常人。对于CSM患者,其中立位下颈椎管率与JOA评分不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3(P>0·05);继发性椎管矢状径、有效椎管率和椎管占位率与JOA评分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45(P<0·05),0·496(P<0·05),-0·611(P<0·01)。在不同体位下,正常人和CSM患者的颈椎椎管占位率的动态变化相一致,均为:过伸位>中立位>过屈位,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颈椎管占位率可以客观反映颈椎屈伸运动中颈脊髓受压程度的动态变化,对预测CSM的发病、判断脊髓的受压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均具有重要意义。(2)过伸位时椎管占位率增大,是过伸性颈椎损伤发生的机制所在;过屈位时颈椎管占位率减小,可能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的机体代偿机制之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