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明紫穗槐种子萌发生长的适宜处理条件,试验以高速公路护坡常用植物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种子为主要材料,采用化学处理(10%H2SO4和20%H2SO4、10%NaOH和20%NaOH分别浸种12,24,36 h)和变温[5℃(12 h)/15℃(12 h)、5℃(12 h)/20℃(12 h)、10℃(12 h)/25℃(12 h)]处理方法,分别以水浸种和恒温25℃为对照,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时滞、萌发持续时间、发芽率达到50%的时间(T50)和发芽率达到90%的时间(T90)及幼苗成活率指标。结果表明:紫穗槐种子萌发生长明显受不同处理方法的影响。化学处理时,与稀H2SO4和稀NaOH溶液处理相比,水浸种12 h条件下紫穗槐种子的萌发特性较好,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最高,且最短时间内发芽率达到90%。变温处理时,5℃(12 h)/20℃(12 h)条件下,紫穗槐种子发芽率(93.09%)、发芽势(73.14%)和发芽指数(12.71)均达到处理间的最高值,其次为对照恒温25℃条件。5℃(12 h)/20℃(12 h)和水浸种12 h时幼苗成活率均达100%。说明紫穗槐种子适宜萌发生长的条件为5℃(12 h)/20℃(12 h)和水浸种12 h处理。
-
单位动物科学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