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术后再发斜疝的经验总结

作者:蔡多特; 高志刚*; 章立峰; 章跃滨; 潘涛; 陈肯; 罗文娟; 金益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0, 41(10): 914-918.
DOI:10.3760/cma.j.cn421158-20190712-00432

摘要

目的对腹腔镜辅助经皮腹壁穿刺腹膜外内环结扎术(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腹股沟斜疝, 术后出现再发斜疝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探讨。方法回顾2016年8月到2019年6月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腔镜中心开展了1 168台腹腔镜单孔法手术。统计术后再发斜疝的病例, 描述其临床特点及再次手术术式的选择, 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术后再发斜疝的患儿共8例, 其中6例为复发疝, 2例为对侧异时性斜疝。首次手术年龄为(1.4±0.6)岁, 术后再发斜疝的间隔时间为(5.2±2.6)个月。7例术后再发患儿在再次手术中, 接受了腹腔镜探查, 1例复发疝和1例对侧异时性斜疝患儿的内环口形态特殊, 临床少见, 具有探讨价值。再次手术的术式依据外环口大小来选择。结论术后再发斜疝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较大, 且临床研究对腹腔镜单孔法术后再发斜疝的关注度不够, 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助于推进腹腔镜单孔法在腹股沟斜疝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 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