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中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合作案例的解析,建立了一个国家间能源交易合作机制的分析框架。国家间能源交易的"合作解"可以通过双边机制、多边机制和第三方机制实现。"西伯利亚力量"管道项目经历一波三折的原因在于中俄双边博弈缺乏稳定的均衡解,这不仅与国际油价波动、中亚和欧洲天然气市场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有关,也与俄罗斯国内政治与市场化进程以及中俄长期形成的经贸关系等内在因素密切关联,从而使"重复博弈"和"相互质押"双边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和全球液化天然气(LNG)贸易发展、不同区域天然气市场一体化趋势加剧,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内立法推动市场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中俄天然气双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的国内环境。在政治可能的前提下,应推动中日韩亚洲天然气进口国多边机制的构建,约束俄罗斯在亚洲地区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在上海合作组织和《能源宪章条约》的框架下,推动地区天然气出口国和消费国的合作,实现中俄国家间稳定合作均衡解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