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丝孢霉病致病菌奔马赭霉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莉; 万喆; 李若瑜; 赵俊英; 王端礼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08): 20-22.
DOI:10.3760/j.issn:0412-4030.2004.08.006

摘要

目的对我国临床首次分离的引起肺部暗色丝孢霉病的奔马赭霉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的研究,并与1株标准株比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玉米琼脂、察氏琼脂、脑心琼脂、燕麦琼脂培养基接种2株菌,观察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光镜和电镜下形态。还进行了温度实验、环己亚胺抑制实验和碳源同化实验,体外药敏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奔马赭霉菌落呈棕色,镜下可见暗色分隔菌丝,分生孢子为棒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环己亚胺可以抑制奔马赭霉的生长。碳源同化实验结果显示:2株菌同化的碳源中有14种是相同的,有1种是不同的。4种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实验的MIC值分别为氟康唑32~64μg/mL、伊曲康唑1μg/mL、两性霉素B2μg/mL、特比萘芬0.25~0.5μg/mL。2株菌的DNA扩增测序结果为:2株菌ITS区片段长度均为743bp,仅有3个碱基的差别;18S区片段长度为506bp,2株菌序列相似度为100%。结论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进一步支持奔马赭霉的鉴定。

  • 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