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

作者:刘浩; 王新; 李公平; 唐成琼; 杜新香; 穆塔力普江; 马栋辉; 王滢
来源: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4, 31(04): 4988-4992.

摘要

目的:探讨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方法:选择6个具有代表性宫颈癌腔内放疗计划,其中治疗长度是5 cm的计划3个,分别使用15°、30°和45°宫腔管,治疗长度是6 cm的计划3个,分别使用15°、30°和45°宫腔管。把15°、30°和45°宫腔管分别夹在固体水等效材料板(SP34)中,用CT(Philips Big Bore)机扫描,获得CT影像,传到后装治疗计划系统(Oncetrol Brachy4.1),在计划系统中标记出宫腔管,再安照病人的腔内治疗计划的设定参数(放射源的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布源,计算出剂量分布,把计划传送到后装治疗机的控制计算机上,把1.6 cm厚的固体水和宫腔管施源器放置在二维电离室矩阵(IBA,MATRIXX)面上,执行治疗计划,用MATRIXX进行测量,测量采用Movie模式。然后把该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导入MATIXX系统的OmniPro I’mRT软件,对比实际测量获得的剂量分布和计划系统计算给出的剂量分布。对比结果用Gamma指数(Δdose<3%,Δd=3 mm)量化。结果:对比实际测量的剂量分布与计划系统给出的剂量分布,发现在每个计划中都存在一个计划计算的剂量平面与实际测量得到的剂量分布的一致性可达到100%(γ≤1),计划计算的剂量平面距宫腔管施源器中心平面的平均距离为(2.3±0.1)cm。结论:宫颈癌腔内放疗计划系统给出的剂量分布与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实测获得的剂量分布一致,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是一种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