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是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论核心之一。小肠为“仓廪之本”“传化之腑”,其性为阳,在脏与心相表里,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生理特性。从“受盛”的字义,即接受、以器盛物,深度剖析小肠生理功能的理论内涵,并阐明其概况与现代医学理论中对于小肠的认识甚为相合。化物乃食物变为食糜的过程,然小肠的化物并不能独自完成,需依靠心之温煦、脾之运化、胃之通降、肺之肃降、肾之气化、肝之疏泄、大肠之传导等脏腑功能,方能使小肠具有受纳吸精、泌别清浊、通利水道、化气生血等生理功能。此外,因外感六淫邪气,或缘情志不遂,或由饮食不当或劳逸过度等多种因素导致小肠生理功能失调而出现多种疾病,主要体现在本腑病候与经络病候,如寒热证致肠鸣、泄泻、便血,气滞证致疝气疼痛、腹胀,湿滞证致便秘、溲赤、下痢。在其经义的基础上,正本清源,重新解读“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深层次发掘该理论旨要,赋予其时代新的内涵,以期对临床思路有所启发和推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