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牛蒡子-甘草药对不同配伍比例(1∶0、0∶1、1∶1、1∶2、2∶1)下12个活性成分含量和抗炎作用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同时检测牛蒡子-甘草药对中12个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甲醛致小鼠足肿胀模型,比较不同配伍比例牛蒡子-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差异。结果 建立了同时检测牛蒡子-甘草药对中12个成分的HPLC色谱条件和定量方法,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牛蒡子-甘草(1∶1、1∶2、2∶1)组中牛蒡子各成分溶出总量大于(1∶0)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牛蒡子-甘草(1∶2)组中12个成分的溶出总量最大;牛蒡子-甘草(1∶2、2∶1)组中甘草各成分溶出总量大于(0∶1)组,(1∶1)组中甘草各成分溶出总量小于(0∶1)组,但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蒡子-甘草(1∶0、0∶1、1∶1、1∶2、2∶1)组对小鼠耳肿胀、足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牛蒡子-甘草(1∶1、1∶2、2∶1)组的抑制率高于(1∶0、0∶1)组,其中以牛蒡子-甘草(1∶1)组的抑制率最高。结论 牛蒡子-甘草配伍合煎后较有利于12个活性成分总量的溶出,且配伍比例为1∶2时溶出量最大;牛蒡子-甘草配伍后在抗炎作用方面产生了协同作用,其中以牛蒡子-甘草(1∶1)组的抗炎作用最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