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伴弱视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分析

作者:张魏魏; 任晓霞; 谢娟; 王晶晶; 唐东润; 孙丰源*; 吴桐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38(09): 788-794.

摘要

目的测量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伴弱视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 并与不伴弱视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 收集2019年1月至10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60例83眼, 其中伴弱视患者29例37眼, 不伴弱视患者36例46眼。同期纳入正常对照37例37眼。所有患者均扩瞳验光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 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采用EDI-OCT测量黄斑区脉络膜厚度, 共测量13点, 具体位置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分别距离中心凹鼻侧(nasal)、颞侧(temporal)、上方(superior)、下方(inferior)1、2、3 mm处脉络膜厚度, 根据位置及与中心凹的距离, 分别用N1、N2、N3、T1、T2、T2、S1、S2、S3、I1、I2、I3表示。统计比较各组间SE、散光度数绝对值、眼轴长度及各点脉络膜厚度, 采用校正眼轴长度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间不同测量点厚度, 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和SE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各组年龄对眼轴长度的影响。结果与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 弱视组患儿SE、散光度绝对值更大, 眼轴长度更短(均P<0.05)。弱视组、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平均SFCT分别为(388.85±54.85)、(301.48±56.68)和(287.08±61.88)μm。除I3外, 弱视组其余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均明显大于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校正眼轴长度后, 除S3、I3外, 弱视组其余部位脉络膜厚度均大于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 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脉络膜均为SFCT最厚, 鼻侧最薄。各组SFCT均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弱视组:rs=-0.340, P=0.045;非弱视组:rs=-0.340, P=0.020;正常对照组:rs=-0.463, P<0.001), 与SE呈正相关(弱视组:rs=0.350, P=0.039;非弱视组:rs=0.412, P=0.004;正常对照组:rs=0.450, P=0.005)。在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中, 年龄是眼轴长度的影响因素(β=0.243、0.225, 均P<0.001)。结论与非弱视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相比,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伴有弱视患者SE、散光度绝对值以及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较大, 眼轴长度较短。脉络膜厚度可能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弱视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