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常规高空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与ERA5再分析数据等多源资料,分析了2021年2月下旬黄河中下游两次暴雪过程的相态演变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影响系统的强度和位置不同导致两次过程存在些许差异。两次过程均存在相态转换,过程Ⅰ中存在相态逆转(由雨转雪再转雨),而过程Ⅱ中只存在雨转雪的转换。在太行山以西的山区,当地面2 m气温低于0.5℃时,降水相态以雪为主,在0.5~1℃之间时,多为雪或雨夹雪并存;在平原地区,当2 m气温为1~2℃时,降水相态为雨或雨夹雪,在0~1℃之间时,则为雪与雨夹雪并存,低于0℃时,降水相态为雪。在降雨阶段,双偏振雷达产品相关系数(CC)值约在0.98以下,差分反射率(ZDR)在0.6 dB以上,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值约在0.2 (°)·km-1以上;在降雪阶段,CC值在0.98~0.99之间,ZDR值在0.2~0.8 dB之间,KDP值约在0.2 (°)·km-1以下;但在降水相态由雨转雨夹雪时,ZDR、CC与KDP值没有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