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对分离自南海深海沉积物的1株真菌101#进行分子鉴定、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基于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法对菌株进行鉴定,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跟踪其发酵产物含量的变化,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HPLC等多种方法进行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参考文献报道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卤虫致死法分别测定抗菌和卤虫致死性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第28天的发酵产物含量最丰富。此外,该粗提物对15种指示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10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范围为0.781~6.25μg·mL-1,对3种植物病原菌MIC范围为50~200μg·mL-1,对海洋生物污损菌(麦氏交替单胞菌)和致病真菌(多耐白色念珠菌) MIC值分别为3.125μg·mL-1和1.563μg·mL-1,对卤虫1、12、24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Dose 50,LD50)分别为74.597、24.322、13.797和8.559mg·mL-1。最后,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chloro-2-hydroxyphenylacetic acid(1)、aspergamide A(2)、WF-3681 methyl Ester(3)和(E)-But-2-enedioic acid monomethyl Ester(4),这4个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多耐白色念珠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希瓦氏菌和藤黄微球菌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MIC值范围为6.25~200μg·mL-1,此外,化合物1~4均显示出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其LD50值分别为7.40、11.95、17.69和23.35μg·mL-1。
-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