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动作协调能力与运动区皮质静息功能连接的特征分析

作者:张亚茹; 文世林*; 张雪冬; 李文意; 陈功和; 李雅; 王子鑫; 李倩倩; 魏兵
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 34(02): 170-179.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2.02.007

摘要

目的:明确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动作协调能力与运动区皮质静息功能连接的关系。方法:共招募11名ASD儿童和20名典型发展儿童(TD)。应用儿童协调能力测量量表(M-ABC2)测试动作协调能力,用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监测运动区皮质静息态的血氧信号变化,并用“FC-NIRS”软件计算运动区皮质的静息功能连接(RSFC)强度。结果:ASD组的M-ABC2总分显著低于同龄的TD组[t((n=29))=-11.550,p=0.000],且精细动作能力(U=0,Z=-4.561,p=0.000)、手眼协调能力[t((n=29))=-10.204,p=0.000]及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t((n=29))=-5.752,p=0.000]存在显著差异。ASD组的RSFC强度均值显著低于TD组[在Hb O信号水平上,t((n=29))=-3.740,p=0.001],且脑右侧运动区存在差异的功能连接“边”的数量多于左侧。M-ABC总分与运动区RSFC均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在Hb O信号水平上,r=0.497,p=0.004],但在M-ABC2各二级指标上均与RSFC无相关性。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运动区静息功能连接强度的发展均滞后于同龄的典型发展儿童,但是动作协调能力的损伤不一定与运动区功能连接强度的减弱有关。

  • 单位
    首都体育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