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房角镜辅助下的内路小梁切开术(GATT)及外路小梁切开术(MAT)的长期术后效果及安全性,为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JOAG)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青光眼科就诊并进行小梁切开手术治疗的JOAG患者,其中GATT组22例(30眼),MAT组19例(24眼)。方法 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GATT组和MAT组,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1天、1周,1、3、6、9个月及1年两组患者的眼压和术后1年复查时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将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条件下,眼压为6~18 mmHg或眼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线眼压的20%;将条件成功定义为眼压<21 mmHg或眼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线眼压的20%,且抗青光眼药物减少。比较不同时间点下的眼压水平、用药情况及手术成功率。主要指标 眼压、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手术完全成功率及条件成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MAT组的眼压下降(21.1±14.8)mmHg,较GATT组下降值(13.4±12.2) mmHg更为显著(t=-2.105,P=0.040)。但术后1周~1年的各个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眼压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GATT组和MAT组的中位减药数量均为3种,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01)。术后1年,GATT组的完全成功率为60.0%,MAT组为70.8%;GATT组的条件成功率为90.0%,MAT组为95.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早期的眼压异常情况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针对JOAG人群,MAT在早期具有更强的降眼压效果,GATT和MAT具有相同的长期降眼压效果及成功率,两者术后眼压异常情况无差异。(眼科,2023,32:471-476)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