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辽代帝后谥号是契丹与汉族文化交融的产物。随着汉契民族交往频繁,辽人正统观念和中华认同逐步强化,辽代帝后谥法经历了圣宗和兴宗朝两次规模性调整。圣宗朝谥号调整完成由效仿汉制到学习唐制的风格转变;兴宗朝在继承圣宗朝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帝后谥法主体规则和框架。经过这两次重大调整,辽代帝后谥号从辽前期“沿名之风”的谥法雏形,最终发展为规范化的王朝谥法体系,这一谥号调整过程也展现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