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围拔管期患者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全麻,在手术结束前30min,A组、B组、C组和D组静脉分别缓慢注射地佐辛0.1mg/kg、地佐辛0.2mg/kg、舒芬太尼1μg/kg、生理盐水3ml。术毕待患者自然苏醒后拔出气管导管。分别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手术前(基础值T0)及拔管时(T1),拔管后1min(T2)、5min(T3)、10min(T4)的MAP、HR、SPO2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拔管后15min、30min、1h、2h、4h的VRS疼痛评分。结果与D组比较,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C组比较,D组在T1时HR明显增快(P<0.05);与A组比较,D组在T2时HR明显增快(P<0.05)。与A组比较,B组在拔管后30min、1h、2h的V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B组在拔管后1h、2h的V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A、C、D组比较,B组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等方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与A、C组比较,D组在呛咳、躁动、咽喉痛、头痛、头晕和高血压等方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0.1mg/kg地佐辛有明显的术后镇痛、镇静作用,能有效降低拔管时的不良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加平稳。同时地佐辛不延长苏醒和拔管的时间,减轻了苏醒期的躁动,提高了患者的苏醒质量,更加适合临床应用。

  • 单位
    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