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积极心理学主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高中生普遍存在主观幸福感偏低的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理性地认知自我、采用积极的归因方式并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来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