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环境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脓毒症大鼠心肌功能受损情况及与线粒体自噬活动的关系。方法 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分为健康组(9只)和模型组(36只),健康组正常饲养,模型组先后制作脓毒症模型和心肌缺血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模型组大鼠分为低温组、亚低温组、常温组、高温组,每组9只。其中,低温组再灌注温度为(5±1)℃,亚低温组再灌注温度为(32±1)℃,常温组再灌注温度为(36±1)℃,高温组再灌注温度为(39±1)℃。比较各组大鼠灌注后心肌组织特征生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IL)-1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特征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蛋白、Caspase-2蛋白、IκB激酶β(IKKβ)]、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相关酶(Na+-K+-ATP酶、Ca2+-Mg+-ATP酶、呼吸链酶Ⅰ、呼吸链酶Ⅱ、呼吸链酶Ⅲ)。结果 模型组MDA、IL-1β、CK-MB、Caspase-2蛋白、IKKβ蛋白含量高于健康组,SOD、VEGFA蛋白、AngⅠ蛋白、Na+-K+-ATP酶、Ca2+-Mg2+-ATP酶、呼吸链酶Ⅰ、呼吸链酶Ⅱ、呼吸链酶Ⅲ含量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MDA、IL-1β、CK-MB、Caspase-2蛋白、IKKβ蛋白含量低于低温组、常温组、高温组,SOD、VEGFA蛋白、AngⅠ蛋白、Na+-K+-ATP酶、Ca2+-Mg2+-ATP酶、呼吸链酶Ⅰ、呼吸链酶Ⅱ含量高于低温组、常温组、高温组,呼吸链酶Ⅲ含量低于低温组、常温组、高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灌注损伤合并脓毒症大鼠保持适当低温进行心肌灌注,有助于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活性,继而保护心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