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高龄再生育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状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分娩的产妇164例,均于产后42 d在门诊行产后健康问卷调查及盆底功能检测。164例产妇中,适龄初产妇55例,高龄初产妇54例,高龄经产妇55例。比较产妇产后42 d肌电值类型构成比、盆底肌肌电值。结果 产妇产后42 d,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中,低张型构成比高龄经产妇高于高龄初产妇(χ2=4.327、5.964、5.741,P<0.05);快肌最大肌电值低张型高龄初产妇为(20.04±8.14)μV,适龄初产妇为(23.61±7.00)μV,高龄经产妇为(24.28±8.01)μV,高龄初产妇低于适龄初产妇(t=2.456,P<0.05),高龄初产妇低于高龄经产妇(t=2.741,P<0.05),而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高张型,高龄初产妇高于高龄经产妇(t=9.432、7.288,P<0.05)。结论 高龄经产妇经过初产后存在潜在盆底功能障碍风险,再次妊娠和分娩后,极易使盆底肌功能减退至异常范围,产次可增加盆底肌受损概率。高龄女性再生育后可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以恢复盆底功能。

  • 单位
    福州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