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肾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慢性肾病并发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非透析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骨密度值(BMD),并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及骨代谢指标。根据慢性肾病患者的BMD,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30例)和非骨质疏松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血钙、血磷、血清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D、血肌酐、血清尿酸、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WHO诊断标准,本研究中骨质疏松患者达42.86%,女性发病率为50.00%,而男性为32.14%。两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年龄明显大于非骨质疏松组,病程显著长于非骨质疏松组,BMI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血钙、血磷、血肌酐、血清尿酸及GFR无显著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BALP、PTH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而维生素D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BMD与BMI、维生素D呈正相关(r=0.607,0.450,P<0.05);BMD与年龄、病程、BALP及PTH呈负相关(r=-0.581,-0.256,-0.383,-0.551,P<0.05);而BMD与与性别、血钙、血磷、血肌酐、血清尿酸及GF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中老年慢性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风险,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病程、维生素D、BMI、 BALP及PTH是慢性肾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慢性肾病并发症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临床中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