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超极速脉搏波(ufPWV)定量评价技术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收缩期起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收缩期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损伤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血管弹性功能损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189例高血压患者的脱敏体检数据,根据动脉血管弹性功能是否损伤将患者分为血管弹性功能损伤组125例和血管弹性功能正常组6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分析高血压患者左侧颈总动脉(LCCA)PWV-BS(简称LCCA-BS)、右侧颈总动脉(RCCA)PWV-BS(简称RCCA-BS)、LCCA PWV-ES(简称LCCA-ES)、RCCA PWV-ES(简称RCCA-ES)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心率(HR)、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用药情况、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心电图(ECG)等的关系,并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血管弹性功能损伤、PWV-BS(LCCA-BS与RCCA-BS的平均值)、PWV-ES(LCCA-ES与RCCA-ES的平均值)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管弹性功能损伤组与血管弹性功能正常组年龄、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FB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比较结果显示,4个年龄亚组间LCCA-ES、RCCA-E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21,P<0.001;F=8.251,P<0.001); 4个病程亚组间LCCA-E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3,P=0.005); PP≥60 mmHg组RCCA-ES与PP<60 mmH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有吸烟/饮酒史组RCCA-ES与无吸烟/饮酒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CG正常组RCCA-ES与ECG异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4, 95%CI为1.069~1.202,P<0.001)、DBP(OR=1.101, 95%CI为1.034~1.174,P=0.003)、TBIL(OR=0.879, 95%CI为0.805~0.959,P=0.004)是血管弹性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45, 95%CI为0.013~0.058,P<0.001)、TBIL(β=-0.063, 95%CI为-0.099~-0.016,P=0.003)、红细胞(β=0.622, 95%CI为0.110~1.043,P=0.008)是PWV-BS的影响因素;年龄(β=0.071, 95%CI为0.042~0.100,P<0.001)、ECG(β=0.709, 95%CI为0.160~1.259,P=0.012)、DBP(β=0.043, 95%CI为0.008~0.078,P=0.015)是PWV-ES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损伤可能与年龄、病程、DBP、PP、HR、ECG、PLT、TBIL、FBG相关,抗血小板、降血脂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而饮酒可能对血管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临床诊治高血压除应积极降压外,还需早期评估和干预动脉血管弹性功能,充分识别和重视动脉血管弹性功能损伤相关风险因素,从而预防和延缓高血压动脉血管弹性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