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运用支具制动及负重等常规的康复方法,实验组则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下肢按摩的方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1 d、术后第1周、术后4周的疼痛评分,大腿周径差值、肌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Lysholm分数。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入院时、术后1 d的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4周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1.20±0.52)分vs.(2.30±0.66)分、(0.20±0.41)分vs.(1.25±0.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1 d、术后1周的组间大腿周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在术后4周的大腿周径差值优于对照组[(-0.65±0.59) cm vs.(-1.35±0.8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1 d的组间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1周、术后4周的肌力优于对照组(4.40±0.50级vs.4.10±0.31级、4.45±0.51级vs.4.15±0.37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周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66.50±7.76)分vs.(54.65±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肢肿胀,促进患者术后肌肉力量的恢复,减少术后膝关节的粘连、僵硬及肌肉萎缩并发症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