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低钠血症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80例60岁以上老年心衰患者,将入院时血钠值<135 mmol/L视为低钠血症,以此为基准,将患者分为非低钠组(44例)和低钠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肌酐],血管紧张素、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用药详情,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分析老年心衰患者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低钠组患者NYHA分级Ⅳ级23例、SBP 126(111, 151)mm Hg(1 mm Hg=0.133 kPa)、DBP 78(71, 81)mm Hg、LVEF43(36, 53)%、白蛋白37.1(33.6, 40.1)g/L、血红蛋白128.6(113.2, 142.5)g/L、血尿素7.9(5.6, 11.4)mmol/L与非低钠组的18例、136(121, 151)mm Hg、81(71, 91)mm Hg、49(40, 58)%、38.2(35.5, 41.1)g/L、132.2(118.2,114.2)g/L、7.0(5.3, 9.4)m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础疾病、心率、LVEDD、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组血浆肾素1.02(0.36, 4.36)μg/L、血管紧张素67.6(48.8, 99.5)ng/L、醛固酮116.6(75.6, 188.6)ng/L均高于非低钠组的0.43(0.11, 1.38)μg/L、54.5(38.8,78.9)ng/L、97.6(68.6, 141.5)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低钠组使用硝酸甘油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药物、β-受体阻滞药物、钙通道阻滞药物占比分别为80.6%、61.1%、16.7%、16.7%,均低于非低钠组的95.5%、81.8%、38.6%、36.4%,使用洋地黄、利尿剂占比均为72.2%,均高于非低钠组的61.4%、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13 d,全因病死率为11.25%(9/80)。非低钠组住院时间13(9, 19)d短于低钠组的15(9, 23)d,低钠组全因病死率为19.44%(7/36),高于非低钠组的4.55%(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衰。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分级、左心室收缩功能、肌酐值、SBP、血钠值均为老年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的危险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老年心衰患者血尿素值、尿酸值、SBP、血钠值与住院时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患者入院时血钠每降低3 mmol/L,患者住院病死率增加27.00%,其中当患者血钠<140 mmol/L时,住院病死率和血钠为负相关关系(r=-0.477, P<0.05)。当血钠>140 mmol/L时,其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609, P<0.05)。结论 老年心衰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几率较高,其存在住院病死率高、住院时间长、神经激素活性程度高、心脏功能不佳的情况,使用有效方式积极预防心衰患者出现低钠血症,对于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