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野草》之后,鲁迅实际上在某种层面上部分地扬弃了其早期所践行的19世纪的文学观念,而向中国传统与早期现代搜寻资源:其一是创造性转化了晚明顾炎武以降的“汉学/经学”书写传统,成就了其晚期杂文的写作;其二则是创造性转化了中国早期现代叙事传统,成就了晚期《故事新编》。这两种创造性转化路径的写作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及物性,即一种追求鲜活生命之“敞开”的“文”之实践性。1930年代鲁迅既与自由派文人不同,又与左翼作家有着隐微的错位,个中原因恐皆源于此。并且也正是由于这两种创造性转化路径的写作才使得鲁迅成为了一个伟大而独特的“文”之实践者与行动者。
-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