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石红琴; 蔡艺灵; 杜娟; 焦力群; 马妍; 吴铮; 崔永强; 孔祥锴; 吴樵; 玄璿; 段文博
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3(12): 623-633.
DOI:11.3969/j.issn.1672-5921.2016.12.002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对无症状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第三○六医院神经内科(120例)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80例)收治的无症状性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00例(单侧狭窄率≥70%,对侧狭窄率<30%),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中随机数生成器将患者随机分为支架+药物组及单纯药物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及随访1年后行头部MRI、头颈部CT灌注成像检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并通过CT灌注成像计算出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及相对达峰时间(r TTP),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灌注参数的变化,并对认知功能与脑灌注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最终纳入197例(1例患者死于肺癌,另2例患者电话失访),1年后复查头部MRI,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缺血性卒中。(2)入院时及随访1年后Mo CA评分,单纯药物组分别为(22.2±3.4)、(22.2±3.4)分,支架+药物组分别为(22.0±3.3)、(24.9±2.8)分,随访1年,支架+药物组患者认知障碍改善程度高于单纯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760,P<0.01)。(3)随访1年,支架+药物组与单纯药物组的r CBV及r CBF均无改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及随访1年后,单纯药物组r MTT分别为(1.25±0.11)、(1.27±0.14),支架+药物组r MTT分别为(1.27±0.16)、(1.08±0.07);单纯药物组r TTP分别为(1.35±0.23)、(1.36±0.24),支架+药物组r TTP分别为(1.35±0.20)、(1.07±0.04)。支架+药物组r MTT及r TTP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7.541及156.151,均P<0.01)。(4)支架+药物组治疗前后Mo CA评分的改善与r MTT及r TTP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61及-0.735,均P<0.01)。结论单侧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减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利于通过改善脑血流灌注而提高认知功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