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定量参数与外周血促炎因子衍生性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erived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dNLR)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在这项回顾性双中心研究中,共收集了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2018年1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至少接受4个疗程免疫联合治疗,根据RECIST 1.1标准,将患者分为疾病控制组(n=42例)和疾病进展组(n=20例)。评估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临床特征及促炎因子dNLR在两组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累积生存率差异,建立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Cox多变量预测模型。结果:与疾病进展组相比,疾病控制组患者的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 MTV)、全身肿瘤病灶负荷(total MTV,tMTV)及dNLR值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dNLR>3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截止随访时间,62例存活47例(75.8%)。Cox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dNLR>3和tMTV>68.5 cm3是预测PFS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dNLR>3和tMTV>68.5 cm3)较中间预后(dNLR>3或tMTV>68.5 cm3)和预后良好组(dNLR≤3和tMTV≤68.5 cm3)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18F-FDG PET/CT定量参数tMTV值结合dNLR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方面有一定价值,联合应用可以提供不同预后分层依据。

  •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