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初康熙年间,张烈撰《王学质疑》批驳阳明心学,一时两派人物针锋相对,掀起又一波朱学与王学之争的高潮。《王学质疑》成书于史馆篡修《明史》的过程中,起因是史馆内部就阳明学的官方评价问题产生的争论。该书主体内容是对"心即理""致知格物""知行合一"三个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进行批驳,言辞大胆激烈。而同史馆的毛奇龄亦撰文毫不客气地对此书进行了回击。这场论争吸引了很多后来者加入,对两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清初这场朱学与王学之争的结果,从官方地位来看,朱学成为官学,王学落败。但从学术思想的发展轨迹来看,朱学的理论至此停止了发展;而暂时蛰伏起来的阳明心学,则在近代再度蓬勃而出。经过历史的无情洗涤,阳明心学被证明是极具魅力与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