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小熊猫胃肠道菌群

作者:曾燕; 邓家波; 牛李丽; 蒲阳; 李杨; 勾堃; 曾东; 倪学勤*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4(06): 638-644.
DOI:10.13331/j.cnki.jhau.2018.06.011

摘要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1只临床死亡小熊猫胃肠道13种菌群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检测的13种菌群在小熊猫不同肠段的数量有差异,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在各肠段的菌群丰度差异显著(P<0.05),其菌群丰度在空肠高达9.35;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的数量在直肠最多,菌群丰度分别达5.29和3.91;其他菌群的数量均在结肠最多,其中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埃氏巨球形菌(Megasphaera elsdenii)和梭菌类群IV(Clostridium cluster IV)的数量在结肠中较高,菌群丰度分别为9.03、6.06和9.13;与胃相比,菌群丰度在小熊猫空肠、结肠和直肠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小熊猫的空肠、结肠和直肠对其健康生长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杆菌科的细菌数量最多且在不同肠段差异显著,是今后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研究值得关注的菌群之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