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渔盐作为渔业生产活动中的必需物资之一,关乎沿海渔民的日常生计与渔业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1933年苏鲁两省盐区划界改隶,致使董家口陷入渔盐购用的困境。淮北盐务机关和董家口渔民存在界划权益与作业生计间的分歧矛盾,故而无论是重新改隶抑或核减税率,地方协商均难收实效,纠纷迁延四年之久。纠纷的重要转折点在于山东渔业合作事业的兴起,中央政府通过寻求一种相对平衡的解决方式,促成董家口及日照县、淮北中正、板浦盐场陆地渔盐税率的调整,官民关系有所缓和。董家口案例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鲁南沿海渔盐管理的具体运作实态,也为理解近代盐务转型过程中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的复杂关联提供了海洋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