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改善四川地方猪种的肉质,用巴克夏和杜洛克猪作为父本选育新猪种(DLY和SH),采用氯仿—甲醇(2∶1)混合液萃取猪肉中的脂质,KOH-Me OH和BF3-MeOH甲脂化处理,并利用GC-MS法分析脂质化合物并对其含量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DLY系猪肉含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十八碳二烯酸、11-二十碳烯酸、花生四烯酸等17种脂类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油酸(41. 58%); SH系猪肉含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十八碳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11-二十碳烯酸等8种脂类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八碳酸(41. 88%);猪肉中脂质化学成分以酸类为主,以油酸含量最为突出,其中,C16和C18的含量达到90%以上,是肌内脂质磷脂的主要成分.实验从猪肉脂质的组成成分和含量的角度为不同选育猪种的品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
单位成都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