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贵州雷山县郎德上寨景区化进程中组织特征与分配制度入手,探讨具有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符号特征的“工分制”的缘起与演化、属性特征及延存原因。研究指出:“工分制”内嵌于村寨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族群政治、生计方式以及价值信仰中,村民借助村寨文化的整体性和内聚力,在与国家、市场等力量的互动、博弈与碰撞中实现了延续与再造。借此说明:以民族村寨为载体的旅游景区,制度建构应从村落的文化机制与社会结构出发,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地位,挖掘地方性知识,在与村民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制度共识,由此产生的制度外溢效应才能维系旅游吸引力,确保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