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的黄淮运志桩联动体系是为了保证漕运顺利,志桩遍布豫皖苏鲁四省。明代首先在黄河中游设立志桩,清代为治理清口而先在下游徐州、清口设桩,然后依次在淮河中上游、黄河中游、淮河下游设立,最后特别重视运河的水志系统。志桩设立的时空过程与人们对特定环境与社会条件下的实践及认识深化、政策选择、黄淮运和洪泽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黄淮志桩向下游报送水情,运河志桩指示河湖水位作为蓄泄水量参考。黄河上的志桩还有中途分水、利用泥沙淤灌沃土的作用。黄淮运志桩体系的设立及其实践,是古代世界大范围、长时段内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