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超早产儿校正月龄24月龄内体格的生长特点和规律。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20年4月南方医科大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出院后门诊或高危儿门诊随访的超早产儿3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出生胎龄(23~24+6周、25~26+6周、27~27+6周)以及出生体重(<750 g、750~999 g、≥1 000 g)进行分组, 观察超早产儿校正月龄24月龄内体重、身长及头围变化, 并分别按照实际月龄及校正月龄对体重、身长及头围进行拟合曲线分析, 绘制生长曲线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6年版)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11例超早产儿, 其中男184例、女127例, 出生胎龄23~27+6周, 出生体重480~1 430 g。按不同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分组, 各组随访至校正月龄24月龄, 实际月龄与校正月龄曲线均未达到重叠。生长曲线看无论实际还是校正月龄, 各体格指标出生胎龄27~27+6周组曲线均高于25~26+6周组, 23~24+6周组曲线均最低;出生体重≥1 000 g组曲线均高于750~999 g组, <750 g组曲线最低;出生胎龄分组较出生体重分组追赶趋势差异更明显。生长曲线看超早产儿男女体重、身长在校正月龄24月龄内均达到适宜追赶;头围女童在校正月龄24月龄内均达到适宜追赶, 男童在校正月龄9月龄内可达适宜追赶, 校正月龄9月龄后落后于同期同性别胎龄儿第25百分位数(P25)。男女童实际24月龄体格曲线均落后于WHO(2006年版)P25水平, 各体格指标无论校正或实际月龄, 女童均低于男童指标。结论校正月龄6月龄内为超早产儿的快速追赶期, 出生体重及出生胎龄越小, 各月龄段对应的体格指标越低, 完成追赶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出生胎龄较出生体重对超早产儿童持续追赶影响更大。在校正月龄24月龄后超早产儿仍需要校正月龄。女童的体格发育水平整体低于男童。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