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断层调强技术治疗肺癌时不同铅门模式的应用研究

作者:宋明永; 解传滨; 徐寿平; 戴相昆; 葛瑞刚; 从小虎; 宋圆源; 曲宝林; 杜乐辉
来源:中国医学装备, 2017, 14(07): 23-27.

摘要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技术中应用动态和静态铅门两种模式治疗肺癌时的剂量学差异,探讨两种铅门模式在治疗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动态和静态铅门两种模式的螺旋断层技术对其进行计划设计,静态铅门计划:铅门宽度为1.05 cm和2.512 cm(P1.05F,P2.512F);动态铅门计划:铅门宽度为2.512 cm和5.05 cm(P2.512D,P5.05D)。两种模式的处方剂量均为计划肿瘤体积(PGTV)60 Gy/25次,计划靶区(PTV)50 Gy/25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靶区的Dmax、Dmin和Dmean,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OAR)受量,比较动态铅门和静态铅门计划之间靶区以及OAR剂量,评估计划的出束时间和机器跳数。结果:4组计划得到近乎相当的剂量分布,PGTV,PTV的Dmax、Dmin和Dmean,HI和CI无显著差别;健侧肺的V5、V10和Dmean,患侧肺和全肺的V5和V10随P1.05F、P2.512D、P5.05D以及P2.512F的顺序依次递增;而患侧肺和全肺的V20、V30和Dmean随P1.05F、P2.512D、P2.512F以及P5.05D的顺序依次递增。同为2.512 cm铅门宽度时,动态铅门与静态铅门相比,健侧肺,患侧肺和全肺的V5、V10、V20、V30以及Dmean等均有明显减小。而在计划实施效率方面,同等铅门宽度(2.512 cm)下,动态铅门技术比静态铅门技术的治疗时间增加7.4%(21 s),机器跳数增加了7.7%(300 MU)。P5.05D的出束时间相较于P2.512F缩短了37.8%,P2.512D较P1.05F缩短了56.5%。结论:在肺癌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中,在获得相同的靶区剂量分布基础上,动态铅门技术比静态铅门技术能更好的降低肺部剂量,建议在动态铅门模式下可选择较大射野宽度,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计划的实施效率。

  • 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